有家长带小朋友来医院就诊时提出疑问:为什么孩子新换的牙齿一坨黄一坨白,而且有的地方看起来坑坑洼洼的,喝冷水还会觉得疼呢?
经检查发现:小朋友的牙齿出现了“磨牙-切牙牙釉质矿化不全”的症状。
要了解磨牙-切牙釉质矿化不全,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牙釉质,看看牙齿是怎么发育并“矿化”的。
牙釉质

牙齿上的牙釉质就是牙齿表面那层白色的硬组织,也是平时我们能肉眼看到的牙齿组织,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位。牙釉质的形成始于牙胚中一种叫成釉器的结构。
磨牙-切牙釉质矿化不全(MIH)
磨牙-切牙釉质矿化不全(Molar-Incisor Hypomineralisation,MIH)就是在牙齿发育的过程当中,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牙釉质矿化障碍,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白色的不规则斑块。由于这些病变部位的牙釉质矿化程度不够、质量差,等到牙齿萌出之后暴露于口腔当中,可能会因为承担咀嚼压力而造成牙釉质崩解(就像牙齿缺了一小块),有时候还会牙齿敏感,由于牙齿质量不好,小朋友患龋病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MIH通常在六龄牙和门牙上出现。而这两类牙齿的牙冠发育时期正好跨越出生前后(宫内VS宫外),由此可见,环境因素的剧烈波动对于牙齿发育时期的小朋友而言,可能对牙齿的发育会产生影响,可见生命早期全身健康与牙齿健康二者的密切联系。其中,六龄牙是小朋友们的第一批恒牙,对孩子的颜面部发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(图:发生在六龄牙的MIH)
发生原因
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都有可能,孕期的健康状态如妊娠期高血糖、妊娠期高血脂、感染性疾病、宫内营养不良等;孕期及生命早期的一些药物如阿莫西林、抗肿瘤、抗癫痫药物;其他有害因素如尼古丁、二噁英(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、生活垃圾焚烧、聚氯乙烯塑料、漂白纸张等)、双酚A(广泛存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包装、婴儿奶瓶、食品容器等)。
预防方法
1.三早预防
早预防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: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确保每天早晚刷牙,使用牙线,定期检查牙齿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2.防龋坏牙釉质崩解
早期防龋措施如窝沟封闭、氟化物应用、再矿化治疗等
3.注意饮食
避免给孩子食用太硬或过于粘稠的食物,以减少对脆弱牙釉质的物理损伤。同时,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,以降低龋齿的风险。
4.定期复查
每3-6个月或更短时间定期复查,可以让口腔医生定期检查牙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