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,患病率极高,在我国,约有80%-97%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,因其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容易被忽视,而待到有症状时,多已较为严重,甚至不能保留牙齿。最终带来的牙齿松动及牙齿缺失,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。
牙周炎的骨破坏是不可逆的,一旦炎症机制开启,得不到及时、有效治疗,炎症会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、牙槽骨和牙骨质,出现咬合无力、牙齿松动、溢浓,甚至牙齿脱落,这就是大家口中的“老掉牙”。
“老掉牙”是一种不及时治疗导致的牙周炎最严重的后果。过去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落后,导致很多人错失治疗机会。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,健康意识提高了,医疗条件也提高了,但根植在大家脑中的“旧思想”还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。
与大家分享一个临床案例。患者二十多岁,由家人陪诊。主诉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刷牙,吸吮,甚至淋浴时都会出现牙龈出血,却一直没当回事,现不仅出现口臭的现象,且门牙看上去倾斜了,已经严重影响生活。在门诊检查及诊断后建议做牙齿洁治和牙周刮治,后续炎症控制稳定后建议牙齿矫正排齐牙齿。家属却持反对意见:“洗牙?绝不能洗牙,洗牙会把牙洗松掉了,牙缝越来越大,牙釉质也会洗没,绝对不洗牙,医生,你就给开点药吧,我同事就是牙周炎,吃吃药就好了。”
实际上牙周炎虽然是炎症,但不是单纯的细菌感染,是有明确刺激物的,如牙结石、牙菌斑、色素和软垢,必须通过机械性的办法清除。
洁牙也不会导致牙齿松动,牙齿松动的原因是牙菌斑,牙齿表面的病菌导致牙槽骨不断吸收。专业的洁牙不会损伤牙釉质,只是去除牙面上的菌斑,洁牙后再抛光牙面。
由于牙槽骨吸收,牙龈萎缩,牙齿与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,同时牙结石又会塞满这个缝隙,没洁牙之前是感觉不到的,洁牙后缝隙会空出来,所以常常被认为是洁牙导致的牙缝。及时洗牙,去除刺激物和致病因素,阻止疾病发展,防止牙槽骨进一步破坏。
很多人认为药物、好牙膏、好牙刷就能解决自己的牙周炎症?就是这样的错误观念让很多人失去最佳治疗时机,只能眼看着炎症越来重,最后无法保留牙齿。
牙周炎的治疗是越早越好的,它会随着时间逐步加重,随着病情的加深,相应的治疗费用和治疗过程也会增加,及时的进行牙周炎治疗,可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。研究发现,早发现早治疗,后期定期维护,能很好的将炎症控制在萌芽阶段。
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,但不可以被认作是“小毛病”从而被轻视,定期进行口腔洁治,预防牙周炎,预防“老掉牙”从你我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