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口腔疾病如龋病、牙周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,除影响咀嚼、言语、美观等功能外,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。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,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、糖尿病等,危害全身健康,影响生命质量。
常见的牙体牙髓疾病基本包括:龋病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等。
龋病又称蛀牙,是一类由细菌、食物、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疾病,包括牙齿内有机物分解和无机物脱钙,形成龋洞,由于口腔内色素沉着而呈现各种颜色。龋齿的治疗一般需要至口腔科进行龋洞填充(即补牙),可以控制龋病的发展。龋病的预防首先要保持口腔卫生,另外建议使用含氟牙膏,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。
牙髓病和根尖周病。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。急性牙髓炎有以下四大特征:自发性阵发性疼痛,夜间痛,温度刺激加剧疼痛,疼痛不能定位。慢性牙髓炎为临床较为常见疾病,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每日定时钝痛,患者常有长期冷热刺激史。急性根尖周炎会出现咬合痛,自发性持续性剧烈疼痛,其疼痛基本能准确定位。另外还可伴有牙齿变色牙松动等症状。牙髓病史及长期肿痛史未及时正确治疗,会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。上述急性发作的疾病需通过开髓引流、切开排脓应急处理。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,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,进行适当消毒,充填根管,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,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。
预防口腔疾病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:
1,定期口腔健康检查。可达到“有病早治,无病预防”目的,尤其对学龄儿童更为重要。一般2-12岁儿童,半年检查一次;12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。
2,合理营养。从口腔预防角度出发,应注意三点:第一,加强牙颌系统生长发育的营养,如钙、磷、维生素A、D、C和微量元素氟的供给。第二,多吃具有适当硬度和粗糙而富含纤维的食品,以利牙面清洁,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力。第三,控制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以减少致龋因素。
3,口腔卫生。口腔卫生与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,特别是牙周病和龋病。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有:漱口、刷牙、牙间清洁、牙龈按摩、消除食物嵌塞和刮除牙结石等。其中以刷牙最为重要。
刷牙方法有:巴氏刷牙法、旋转式刷牙法等。其中旋转刷牙法是将牙刷毛尖指向牙龈,与牙面45度,朝牙冠方向作环形旋转运动,方法简单,适于儿童。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。首先选择软毛牙刷,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°角指向根尖方向(上颌牙向上,下颌牙向下),按压龈-牙交界区,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,一部分铺于龈缘上,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,用轻柔的压力,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。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,每次刷2~3个牙。在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,注意重叠放置。前牙舌腭侧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垂直,压刷毛进入龈沟及邻间隙约45°角,对着牙长轴作短颤动。颌面的刷牙动作是将刷毛紧压颌面,使毛端深入点隙,作前后牙方向的颤动。另外,还需要学会使用牙线。在相邻牙的间隙处,牙刷刷毛不易进入,可以用牙间隙刷,也可以用牙线来清除牙齿相邻接面的牙菌斑和软垢,而不要用牙签,因为牙签易使牙缝隙增大。牙线的使用方法,一般取一段长约40cm的牙线,分别用二手的中指各缠住牙线的一端,一手放在牙的内侧(口腔内),一手放在口腔外,然后用二手食指将牙线抵入牙缝隙中,紧贴着牙的邻接面,来回推动牙线,这样就能去除牙菌斑和沉积于此的软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