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早期矫治?
错颌畸形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,其发病率逐年增高。严重影响儿童牙颌面功能、颜面美观,甚至影响儿童全身及心理健康。
儿童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就是在牙颌面的不同发育阶段,在错颌畸形发生发展的初期,及时发现牙颌面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异常,通过合理有效的干预,排除口腔及全身相关的环境因素对牙颌面发育的不良干扰,同时降低错畸形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,事半功倍地得到牙颌面协调美观和功能健康的治疗效果。
二、儿童错颌畸形的危害
影响儿童口颌系统功能:如咀嚼、吞咽、语言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等在内的口腔功能。
影响儿童口腔健康:
①拥挤错位的牙齿,由于不易清洁,好发龋病、牙龈牙周疾病等;
②咬合创伤可加重牙周疾患;
③前突的上切牙易致牙外伤。
3、影响儿童牙颌面发育;如前牙反合将限制上颌骨的发育,不良下颌前伸有可能刺激下
颌过度生长,破坏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,造成“地包天”。
4、影响儿童全身发育:咀嚼功能降低可影响消化系统,从而影响营养摄入;下颌后缩可能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,从而导致缺氧、睡眠结构改变,表现出类似于注意缺陷/多动障碍的神经认知症状,引起全身的一系列问题。
5、影响儿童心理健康:不良的颜面形象常影响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健康,面部缺陷引起自尊心下降和自卑形成,使儿童变得离群,人际交往困难,孤僻内向。
三、哪些情况暂时不需要处理?
1、一些错颌畸形是儿童生长发育中出现的正常现象,会随着生长发育自行调节,不需要进行早期矫治。
①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,中切牙之间出现间隙;
②上颌侧切牙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;
③恒前牙萌出初期,切牙出现轻度拥挤现象;
④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初萌时,上下颌出现牙尖对尖现象;
⑤上下恒切牙萌出初期,前牙出现深覆合。
2、婴儿常因吮吸活动不足或缺乏与周围亲人的情感交流,而形成各种口腔不良习惯,如吮指、吮咬唇、咬物等。在3岁以前可视为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,可以观察暂不处理,若3岁以后仍旧存在,应及时干预。
四、哪些情况需要进行早期矫治?
①不良口腔习惯(口呼吸、吮咬习惯及唇习惯、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、偏侧咀嚼习惯等)
②牙列间隙异常
③萌出异常和替换异常
④前牙/后牙反颌
⑤深覆盖(俗称:龅牙)
五、早期矫治的最佳时机
临床上,家长总希望医师给孩子一个最佳的矫治时间,但事实上每个个体的牙齿没有统一的最佳矫治时间。所谓最佳矫治时间,须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分析后决定。
①对于乳牙列,大多数观点认为乳牙期的矫治需要等4岁过后,即乳牙根发育完全后,患儿配合度良好时。
②对于混合牙列(替牙期),一般在8-9岁时进行;颌骨畸形的最佳矫治时机则是在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-3年,一般在10-12岁前进行效果最佳。前牙反合(地包天)若不及时治疗,将限制上颌骨向前生长形成面中份凹面畸形,因此“反合是急诊,发现即矫治”,前牙反合的治疗时机应越早越好。
③对于恒牙列初期,一般在12岁左右进行矫治。通常建议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对于早期发现并需要干预的错颌畸形,选择合适的时机,及时治疗。